汉世祖_第56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569节 (第4/4页)

之,王全斌问:“军中还剩多少皮囊?”

    ??上官正答道:“抛除损坏、丢弃的,还剩七千余具,足以渡河!”

    ??“还剩多少将士?”王全斌再度问了一个沉重的话题。

    ??上官正仍旧平静道:“经过统计,全军还剩21384人!”

    ??“折了我近两成将士啊!”王全斌长叹一声。

    ??“口粮还剩下多少?”

    ??“可供半月,若算上随军牲畜,还能倍之!”上官正道。

    ??“虽则有些紧张,但既入其境,还怕找不到吃食吗?”王全斌倒是自信。

    ??上官正道:“有王副招讨使在东路大张旗鼓,大理后方,必然无备,纵然有备,力量也绝对不足。他们更不会想到,我们敢走北面的绝径,直插其腹心!”

    ??“接下来,我们要抢时间了!”

    ??二者商谈间,前军指挥使康保裔寻来了。康保裔算是大汉的二代将领了,勇猛善战,乃是边防大将康再遇的儿子,别看年纪不算大,但从军履历也有近二十年了,这也是个少年时就开始是军营中打滚的人,过去也参与了大汉不少战争。

    ??跟着康保裔前来的,还有几个人,几个穿着当地服饰的土著。康保裔上前禀报:“都帅,末将带人巡察周边,发现这些么些族人,这是本地么些部落的首领和诚,闻大军过,愿意投降,末将特地带起来拜见都帅!”

    ??闻之,王全斌立刻来了点兴趣。而那几名么些族人,在首领的带领下,直接跪下,磕头不止。

    ??通过翻译,与之有了相对畅通的交流,从其口中,王全斌得知,金沙江上游的这片地带,周边都是么些族人,平日里很少受大理国管辖,属于大理国内的贫困地区。么些族,也就是纳西族。

    ??至于问他周围的军事情况,距离羊苴咩城有多远,其也答不出来。不过,对于周边的地理情况,却是熟悉,并表示愿意带路,并提供了一处适合的渡河地点。

    ??经过一番小心的盘问,确认无诈后,王全斌自然接受其投降,而后令其选了几名熟悉道路的族人,给大军做向导。

    ??由于充分的准备,渡河只花了半日的时间,所谓的金沙江天险,就宣布告破,完全没给汉军造成什么阻碍,甚至大理军队没有察觉。

    ??过河之后,在王全斌的催促下,剩下的两万余西路汉军,开启了狂飙急进的模式,一路南下。越向南,城甸也多了起来,大理终于有所反应,但稀疏的防御,也完全没有造成什么阻挡。

    ??自三赕至鹤川,沿途大理官员守将,面对汉军,做了和那些部族一样的选择,投降。对此,王全斌悉数纳之,除了搜罗一些口粮、牲畜,并讨要向导之外,并没有停下进军的脚步,而是继续长驱直入。

    ??只要不遭到强硬的抵抗,就不管他。就这样,到八月二十七日时,王全斌大军几乎毫无阻碍地,抵达了龙首关,这也是羊苴咩城北面的门户。

    ??而这座门户,准备不及,面对突来凶悍的汉军,根本抵挡不住。一次突袭,半日就攻克。龙首关既克,羊苴咩城也就向汉军敞开了大门。

    ??苍山洱海,成为了汉军马踏羊苴咩城最美丽的背景。

    ??第131章 政事堂中的忧虑

    ??西京,皇城,政事堂。

    ??自搬迁至洛阳后,经过三月有余的调整过渡,朝廷上下终于彻底稳固下来,各项工作铺开,有序地管理处置着军国大政。

    ??虽然换了个地方,但政事堂仍旧作为大汉最高的权力机构,而自入秋以来,朝廷所面临最大的也最重要的,唯有两件事。

    ??其一是陕、怀、晋、绛几州的灾情,这些年,大汉各地,各种灾荒就没断过,去年中原雨灾,几年换了个地方发生旱灾。显然,太平盛世也难以阻止天灾的发生,不过在救灾、赈灾的事务上,朝廷上下都已有充足的经验,以及一整套的赈济流程,照着章程办事即可。

    ??lt;div 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
    ??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