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和_清和_22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清和_22 (第1/2页)

    ??卫所中储备的布料不足,一时间无法赶制上万人的衰服,只能每个兵卒先分两条葛麻布带,一条绑腰上,一条绑头上,倒也看得过去。

    ??孟清和荣升总旗,手下领着五十个大头兵,五个小旗,搁在后世,怎么也算得上一个加强排排长了。可在明朝的边军体系中,仍是不入流的小官,可小官也是官,也得带着手下这五十几号兄弟,表情严肃的排排站,面相京城方向,吸气,呼气,再吸气,预备,哭。

    ??边军就是边军,哭都是按照鼓点来,不服不行。

    ??整个开平卫,加上左右前后中五个屯卫,上万人,在同一时间,同一地点,放开了嗓子,其声势,何等的惊人。

    ??由于交通闭塞,对面的草原邻居还不知道洪武帝驾崩的消息,听到开平卫,全宁卫,大同各卫等地接连传来狼嚎似的吼声,还以为明朝的某个或某几个藩王又打算来一场边境军事演习,吓得差点连夜拆帐篷搬家。

    ??虽说自己也不是什么厚道人,经常想着法的去踹邻居房门,可一旦被踹的邻居比自己更不厚道,更凶悍那就麻烦大了。

    ??草原上的北元骑兵,无数次的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??饶是如此,洪武帝大行之前仍不放心北边这群邻居,曾于四五月间经屡次下诏,令左军都督杨文,武定侯郭英为总兵官,都督刘真,宋晟为副总兵,率军往北平布防,受燕王节制。并联合辽王,代王,宁王,谷王等加强边境防御,时刻警惕北边的邻居秋收时过来打谷草。

    ??当时,洪武帝已经预料到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,提前为即将登位的年轻皇帝打造了一条坚固的边防。

    ??但百密一疏,洪武帝错估了建文帝和各地藩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,也没预料到,在他眼中是国之栋梁,负鼎之臣的燕王朱棣,并不打算继续为侄子打工。而年纪不大的孙子也不是善茬,收拾起叔叔来一点也不手软。所谓以德服人和以理服人,都被扔到墙角种蘑菇去了。

    ??如果他料到了……世上的事,本就没有如果。

    ??大人物之间的博弈,同此时的孟清和扯不上丁点关系,唯一受到影响的,大概就是沈副千户应下的恩赏要拖一段时日。

    ??对这一点,孟总旗表示理解,手下的兄弟也没提出异议。

    ??非常时期,没办法的事情。如今卫所上下都在忙,隐隐之中似有暗潮涌动。孟清和有自知之明,他现在还是只小虾米,明哲保身才最为重要。

    ??前几日,洪武帝遗诏也颁行天下。

    ??遗诏中写明,各地藩王留守,不得到京城祭奠。

    ??燕王是在去京城奔丧的路上接到的诏令,同行的还有北平府各地官署派出的官员。想起自己老爹去世,这些下级都能去致祭,自己这个做儿子却不行,心中难免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??有同样感想的不只是燕王,也包括分封到其他各地的藩王,碍于洪武帝定下的诏令,倒也没哪个藩王敢在此时公开抗议。

    ??燕王在路上折返,心里有火气发不出来,燕王府中的道衍和尚再次看到了时机,几乎是一天三遍的开始对燕王进行疲劳轰炸。

    ??王爷,如您这般雄主英才,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造反这一伟大事业中来!

    ??王爷,造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报复的人才能做到的伟大事业!

    ??王爷,皇帝轮流坐,今天到您家啊!

    ??平日里,道衍和尚几乎见天的把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挂在嘴边,燕王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,说一点心思没有,平白清正是假的,但他需要考虑的事情远比道衍和尚多得多。

    ??造反成功,坐上皇位,拥得天下,大善。

    ??造反失败,一无所有,去见老爹,大大的不善。

    ??反还是不反?这是个问题。

    ??就在燕王举棋不定,还拿不定主意时,建文帝朱允炆已经准备帮他做出决定了。

    ??洪武三十一年七月,建文帝刚登基一个月,周王次子突然密报周王向朝廷图谋不轨,建文帝立刻下令曹国公李景隆率兵奔赴周王封地,二话不说把周王抓了起来。

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