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明朝考科举_穿到明朝考科举_27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穿到明朝考科举_274 (第2/2页)

谢瑛的文笔并不好,但文卷做多了,格式极准,避讳、升格都记得牢牢的,抓案情主线抓得清晰利落。两位国舅又不是要当什么文人的人,文章不用写得太好,关键是思路清晰,三观正,跟着谢瑛学正好。

    ??再者说,还有偶像效应。

    ??有这位天天上漫画的谢镇抚给两位国舅改文章,他们做事时简直浑身是劲儿。这一天又排戏又写结案文书的,写的背的比平常坐着读书时还多,小哥儿俩却都不嫌累,还写得津津有味,自己略有不安的就主动去翻律例对照。

    ??第226章

    ??成化二十三年的冬日就在无数大臣起起落落的波澜动荡中过去了。过了新年就是弘治元年, 元旦日文武群臣要到奉天殿朝贺, 拜过天子就能享受十五天的长假了。不只崔燮,他的开山弟子张鹤龄兄弟也要跟着父亲进宫朝天子。

    ??崔燮已经不记着史书上张家兄弟作过什么妖了, 但因知道历史上的他们不是好人, 只要他们一离自己的视线就有点担心。于是他趁着两人还没入宫, 先去问了翰林院前辈们外戚入宫的礼仪,替他们恶补一把。

    ??翰林院虽不是礼部, 但也存着前朝各种仪注档案, 除了万贵妃家那样受宠的外戚,别人进宫都是按着规矩来的。

    ??掌典籍的官员对他这个新状元还是十分照顾的, 问清情况后便开了典籍库帮他挑出适合的仪注抄写, 还安慰他:“礼部自然会帮张国丈与这两位国舅演礼, 崔大人倒不必担心他们入宫失仪。”

    ??何况天子与张皇后情谊甚笃,小舅子们做得略有不周,天子大约也不会计较。

    ??崔燮怕的倒不是他们被计较,只怕他们俩出了错也没人计较, 积微成著, 养大了他们的贼胆儿。这心思自然不为外人道, 他只跟典籍官道了谢,笑道:“新皇初践位,大朝这样的事宜自不可有瑕疵。他们虽年少,却是中宫的亲弟弟,更得做出个样子来给人看,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的。”

    ??典籍官叹道:“大人这份忠爱之心实叫人感佩。不过下官在翰林院待了数年, 也有些心得想劝大人——大人若不想背后叫人说一声‘攀附外戚’‘夤缘得官’,不如还是疏远些张家吧。”

    ??崔燮拿着仪注的手在空中顿了顿,随即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:“不要紧,我又当不上阁老相公的,哪里就这么在意名声了?”

    ??反正他肯定能当个名垂青史的鉴人大师,后世出版社编《王阳明大传》时也得把他这个第一个点出王阳明要当圣人的人写出去,当世的名声好点差点无所谓。

    ??再说,把两位国舅管紧了,弄不好将来还能借舅舅的榜样扳正了正德呢。正德要是不宠幸刘瑾、不下江南,可能还能多活些年,生个好儿子,这就不用等嘉靖上位了。

    ??让嘉靖上位了能有什么好处?

    ??熬到几十年后说不定谢瑛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了,难不成他就图个陆炳上位,谢瑛能早点退休跟他同居去?呵,老了退休归退休,男人的事业可是很重要的,绝不能叫嘉靖耽搁他!

    ??崔燮越发坚定了要教好弟子的心,从库里抄了仪注回去,崔燮还写了纸条贴在桌椅墙壁上,假布成宫里的格局,叫两名弟子在他家里练习走路、见人、行礼。这两个傻孩子穿上了新做的曳撒,又看见崔家到处都贴着纸条,只当又让他们扮锦衣卫玩儿呢,练得倒比在礼部时用心。

    ??元旦朝贺时进到宫里,两人也都像实地演练一样用心行礼,全身上下规规矩矩、板板正正,特别给他们姐姐、姐夫作脸。弘治天子看了也高兴,因体贴皇后思念家人,便特地留了两位小舅子在后宫,夫妻们带着小舅子一道用膳。

    ??张鹤龄兄弟见了皇后也极有礼数,恭恭敬敬地叩拜,口称“娘娘”。

    ??张皇后亲自上前搀扶起他们,心疼地说:“吾弟何须多礼,咱们姐弟仍像在家时一样,只管叫姐姐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??张家兄弟板着紧绷绷的两张小脸说:“不可,娘娘身属天子,弟弟们是臣,须得分个尊卑上下,不能像在家里似的不讲究。再说臣弟兄们是外戚,一举一动天下人都盯着,若行止跟市井里人那么粗俗,外面亿万黎民都要笑话我们的!”

    ??这可是真的叫天下人笑话,不是比喻!

    ??他们老师跟谢镇抚的关系特别好,说过几年他们办了大事,还能叫他们上锦衣卫连环事呢!他们要干出什么现眼的事,让人画到连环画里,或是写到戏里……

    ??二张兄弟对了个眼神,神秘一笑,都把脊梁挺直了几分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